首页 > 基层党建 > 城市基层党建
聚焦全域发展,探索多种城乡治理模式

2020-04-21   来源:相关市<州>、区<县>党委组织部

遂宁市船山区奏好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部曲”

近年来,遂宁市船山区把小区党建工作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提升小区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奏好“组织、治理、基础”三部曲,抓好建组织、优机制、美环境等各项工作,积极引领小区治理。

健全小区党组织体系,奏好“组织曲”。出台《关于加强城镇居民小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健全组织、理顺关系、配强书记等主要方面对小区党建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健全组织。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原则,通过规模小区单独建、大型开放式小区划分区域建、小微小区联合建等形式,共新建小区党支部155个,实现党的组织对所有小区的全覆盖。理顺关系。建立商住小区、单位小区移交社区管理机制,着力理顺隶属关系,逐步构建起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居民小区三级组织架构。配强书记。利用小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窗口期,从社区“两委”、网格员、军转干部、退休企事业单位人员中培养选拨党组织书记39名,引导27名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兼任委员,并采取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方式对小区党组织书记开展集中培训,竭力建设一支敢担当、有作为的小区党组织书记干部队伍。

探索不同类型小区治理模式,奏好“治理曲”。积极强化党建引领,在商住小区、开放式老旧小区中探索红色物业引领小区治理模式,着力合力共建,联动加强小区治理,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在商住小区中,成立小区党组织、设立业主委员会、选好物业公司,健全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业主“三方互动”工作机制,先后推动了南滨帝景、城市之星等一大批小区由乱到治,特别是在介福路锦卫苑小区,推选原市委组织部退休干部王前生同志担任业委会主任,通过市场化运作选择专业物业公司参与服务,动员小区业主参与治理,使小区面貌在短期内得到改善。在老旧小区中,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老旧开放式小区自管模式,在狮子楼小区、和平花园二期等一大批基础条件较差、专业公司不愿进入的老旧小区,成立党组织、组建自管委,对物业管理服务人员直接管理,相关费用直接分摊,财务定期公示,减少居间成本,得到业主支持,取得较好效果。在金色海岸休闲花园等商业小区,试点党建引领下的商家自治,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推动成立商业管理协会,区城管执法局大力参与,商家广泛响应,集中攻坚整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乱象,如今广场道路干净整洁、门店规范有序,气象焕然一新。

改善小区环境,奏好“基础曲”。紧扣城市小区群众需求,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解决老旧小区下水道管网破损堵塞、电路布置杂乱老化等突出问题,让小区居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案一策实施“三无院落”改造项目,自2015年以来,投资690余万元,由区委政法委、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对育才路狮子楼小区等23个小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完善小区公共设施,升级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升居住环境,获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今年,又启动了老旧小区(2020-2022年)3年全域改造计划,拟改造京宁社区、北小区社区、老盐关社区等9个社区的176个老旧小区,受益居民10340户。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评审、立项。

下一步,遂宁市船山区以社区为主体,健全落实小区党组织书记管理考核办法,督促、指导小区党组织书记牵头解决党群活动阵地,成立自管委、居民议事会,健全院落议事规则、网格员和居民小组长管理评价办法,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坝坝宴、关爱留守老人等各项活动,提升小区党组织组织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以政府投入为主、小区居民自筹为辅筹集资金,分片分批开展小区综合环境改造,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给居民小区带来新变化、新气象。

泸县四项工程点燃乡村善治红色引擎

近年来,泸县探索推行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路子,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筑牢红色堡垒,夯实乡村善治之基。一是实施头雁领航行动。打破身份、职业、地域等界限,从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中大力选拔党性强、服务意识优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全面推行书记能力提升工程,并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年度培训计划,坚持每年全覆盖轮训一次以上。制定《泸县激励村(社区)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二十条措施》,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让村干部干好有盼头、退职有想头。二是实施星级创评行动。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作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村级党组织评星定级工作。每年按照五个等次进行评定、动态调整,原则上五星级党组织比例不超过15%。对领导不力、重视不够、致使创建工作停滞滑坡的单位,降低星级格次,限期整改或通报批评;对评定为二星级以下的视情况列为后进或软弱涣散党组织,采取县、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挂点、派驻工作组、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促进转化提升。三是实施服务提升行动。统筹整合资金约2000余万元,推进镇级党校及分教点、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截止目前,建成镇(街道)中心夜校20所、村级农民夜校251所、村党群服务中心251个。同时,推进机关人员、管理权限、服务事项“三个下沉”,整合社保、民政、就业等窗口推行“一站式”办理,进一步提升村级活动场所服务群众的功能。

坚持自治为本,实现乡村善治有力。一是坚持自我管理,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每月固定一天,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召开“村民知情大会”,由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法律顾问、镇村退职老干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内容主要包括村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选、惠农补贴发放等。同时创新开展“我来当支书”系列活动,让群众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和谐家风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激发群众建设家园的热情。二是强化自我约束,变要我守规为我要守规。成立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规范村规民约指导小组,结合“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活动,采取“村级自查+党委复查+法律审查”三级联查方式,全面修改、清理现行村规民约,为村民自治提供行为准则。截止目前泸县251个村均制定了贴近本土、各具特色的村规民约,有的侧重征地拆迁、有的侧重红白喜事办理、有的侧重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强自我监督,变要我廉洁为我要廉洁。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工作要求,同时创新开展“一周一接访”“一月一走访”“一季一质询”“一季一公示”等四个一工作法,实施阳光村务,确保村务规范运行。公开的内容既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低保救助、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等重大事项,也包括一块展板、一张桌子、一桶油漆等细账,有效遏制基层微权力腐败。

坚持法治为要,实现善治乡村有序。一是构建四方联动法治格局,严格依法行政。健全村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落实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司法所、派出所四方主体责任,扎实推进“访调、诉调、警调、援调”对接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群众。同时,大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杜绝村霸欺压百姓的现象,铲除村霸产生的土壤。二是深化法治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矛盾化解。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将法治内容统筹纳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培训内容,培养一批集学法良师、用法参谋、维权代理于一身的法律明白人。同时结合“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整合镇(街道)法律工作者、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等,建立信访矛盾化解法律顾问队伍,参与村中矛盾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三是坚持一村一法治宣传阵地,培育法治意识。依托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镇、村法律服务中心或人民调解室,健全规章制度,为法律咨询的提供服务阵地。同时镇(街道)、村级党组织依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等,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坚持德治为领,实现乡村善治有魂。一是以学育德。依托农民夜校、党员活动室、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远程教育、村党史室等五大教育阵地,展示村党建发展、集体荣誉、优秀党员事迹、乡土文化等内容,开设中华传统美德等精品课程,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乡村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以文养德。以县、镇(街道)、村文化基层团队为基础,依托社会文艺团体党组织,培养一支支“红色文艺兵”队伍,通过文艺队伍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定期送戏进乡村,用百姓话向广大群众宣传解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并强化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三是以规立德。建立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德治工作体系,成立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乡贤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道德失范等农村社会乱象,推进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四是以评树德。结合“践行十爱·德耀龙城”活动,按照党员群众代表推荐、道德评议团评议、“阳光议事日”会议表决等方式评选出一批“先锋党员”“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最美家庭”“最美乡贤”等系列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崇德向善。

犍为县“三点一线” 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犍为县着眼于优化整合资源要素、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村级建制调整作为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的重大改革,坚持早谋划、早部署,从战略上下好调整改革“先手棋”。

立足县域实际,描定改革“轮廓线”。坚持早摸底、清底数。年前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组建调研工作组8个,由县委书记带队开展为期半个月全覆盖走访,全面摸排掌握全县347个村辖区面积、干部队伍、资源资产、产业布局等村情概况,形成《专题调研台账》15册。坚持早研判、明思路。年后采取“县委+镇党委”两级党委书记“一对一”谈话方式听取各镇关于村级建制调整的思考建议,逐一研判制定各镇《模拟方案》,进一步完善全县总体方案,明确不低于45%的调减目标,形成“构建一批乡镇驻地集镇村、壮大一批特色产业中心村、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特色村”的发展布局。

结合疫情防控,找准工作“契合点”。围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村级建制调整”,各镇党委班子成员按照包片分工,对镇村产业布局等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研过程中,共解决受疫情影响产业发展问题32个,收集村建制调整意见建议46条;出台《关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人才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作为的十条措施》,对经受考验的村干部和青年人才,优先作为村级建制调整后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推荐人选。成立5个专项考察工作组,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一线了解村级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情况,发现表现突出在职村干部45名、村级后备力量26名、优秀农民工典型18个。

聚焦全域发展,扣准产业“关键点”。围绕“万顷茶浪”“清溪茉莉茶产业园”“兔公馆种养殖循环产业园”等“五环十园”产业布局和文旅特色“三大环线”,坚持“以强带弱”“强强联合”两手抓,将128个产业扶持村、特色产业村纳入整体规划,着力做强重点村、做优特色村、做大中心村。预计改革完成后,全县将实现“花茶姜果”连片发展60万亩、形成农旅融合特色产业村60个。围绕全市“一总部三基地”重点项目规划,坚持项目涉及村整村合并、项目优先原则,拟培育项目重点村10个,全力保障基地建设稳妥有序推进。

围绕大局稳定,解决后续“重难点”。针对村级建制调整中“三资”处置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完善清产核资、调整所属权限、新建合作联社”三大举措,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债权债务“四个不变”,确保各村调整后“三资”完整、平稳融合。围绕村级建制调整后班子优化及干部安排安置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科学优选班子、做好分流安置、发挥干部余热”三种途径,确保班子优化、队伍稳定。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