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城市基层党建
宜宾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 不断激发城乡基层治理活力

2023-07-05   来源:宜宾市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宜宾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持续用好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措施,不断激发城乡基层治理活力。

完善组织体系,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坚持党组织引领谋篇布局。在配优建强县乡村三级“实体”党组织的基础上,结合片区发展布局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按照“一片区一党组织”要求,探索组建40个镇级片区、357个村级片区和1283个产业链三类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助高效运行。探索构建以村民直选为主要方式的民主选举制度,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制度,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为主要依据的民主管理制度,以主动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以制度规范促落实、以评价监督提质效。三是创新自治模式出亮点特色。统筹构建“市—县(区)—基层一线”三级基层治理“面对面”协商议事平台950余个,收集邻里纠纷、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改善等议事事项5000余个,召开议事协商2900余次。持续探索有代表性、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形成“积分制”等自治模式,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作用,营造开放有序、平等协商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汇聚多元力量,夯实基层堡垒。一是抓实党员干部队伍,提升整体效力。坚持把党员干部力量汇聚到基层一线,在城市,充分发挥主力军优势,整合党政机关、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力量到社区“双报到”,742个党组织、1.2万余名党员认领并解决各类社区治理难题约3500个。在农村,充分发挥领路人力量,推行1村1名联系县级领导、1名包村乡镇领导、1支驻村工作组、1个法律工作组、1名辅警“五个一”帮乡带村机制,常态化帮助村民解决产业发展、法治建设、移风易俗等发展治理难题,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二是抓实居民自治组织,挖掘内生动力。挖掘和发现热心公益的居民骨干、“五老人员”、乡贤能人等,组建“六孃说事”“院巷议事团”“红白理事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定期召集群众共话共议矛盾纠纷化解、移风易俗等公共事项,“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成为共识和常态。充分发挥村(社区)文体队伍在融洽邻里、传承传统文化、营造和谐氛围等治理方面的作用,涌现出市群众文化学会、市老体协等典型文体组织,成为基层自治篇章中的特色亮点。三是抓实新兴主体,激发多元活力。发挥社会组织优势特长,探索“公益创投”“红领之家”等模式,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公益、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协商共治等各类项目189个,举办活动1000余场,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锻造两新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生力军”,引导500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巡防、反诈宣传、物资配送等工作,构筑起基层流动保障线。

持续创新载体,开展精准服务。一是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力实施社区阵地亲民化改造行动和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升工程,打造基层便民服务阵地187个,通过一室多用、空间共享,配套文化活动、心理咨询、培训教育等“一站式”功能;持续实施“放管服”改革,将医保缴费申报、两项补贴申请等便民服务事项延伸到基层,并通过“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省通办”等各项政策,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丰富“暖心式”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力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不定时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小区治理等志愿服务,涌现出“红色楼栋管家”“蒲公英党史宣讲”等一批特色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居民志愿者力量,组建市志愿者协会、“筠爱义工”等志愿服务队伍1725支,常态化提供环境卫生整治、关爱特殊人群等志愿服务,形成“河小青”“小橘灯”公益助学等志愿服务品牌。三是创新“掌上通”智慧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基层自治中的“加速度”作用,引导翠屏、南溪、江安等有条件的县(区),整合交通、政法、民政等多个网络和多重功能,形成“智享翠屏”“明白了”“江安红云”等集成智慧平台,实现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精准配置,有效提升多元主体、多方资源参与村务监督、民生实事等治理事务的工作效能。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