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城市基层党建
眉山市彭山区实施乡村治理“143”模式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023-08-23   来源:眉山市彭山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聚焦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大力实施“143”模式,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建强“一核引领”组织体系。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健全“区委—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委—村居)民小组网格)党支部—党员联户”五级治理组织架构,将全区划分为2个镇级片区和9个村级片区,设置片区功能型党委,由区委书记、区长分别兼任镇级片区党委书记,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兼任村级片区党委书记,高位推进片区统筹、规划指导、组织协调、议事协商等事宜。二是加快培育多元治理主体。积极拓宽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统筹安排709名区级部门机关干部相对固定下沉基层,推动130个社会组织、37名社会工作者、3100余名社区志愿者、60余家社会慈善机构与51个村社区)协同治事,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乡村治理的良好态势。三是广泛激发群众参与意识。推行群众参与公益活动积分制度,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乡村治理相关知识培训20余次,开展树下议事、坝坝议事等特色活动,探索微网格员由村居)民轮值担任,引导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提高群众有序有效参与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打造“四治融合”服务体系。一是增强自治活力。完善各类自治组织章程和村规民约,用好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民情恳谈日”等村民参与村社区)公共事务制度,建立“有事来协商”平台,鼓励开展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推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监督,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建强法治阵地,建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一警务助理”全覆盖。推动综合执法片区化,整合各方执法资源,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解决镇街道)看得见管不着的难题。三是弘扬德治正气。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载体弘扬德治,用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的方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德治润化的效果不断放大。建立“90后”党史宣讲队、“橙心为民”智慧助老服务队、大学生文宣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四是提高智治支撑。打造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高水平智慧治理中心,推动“智能化”集成、“精细化”治理、“一体化”指挥,着力破解智慧化程度不高、数据壁垒难以打破等难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按照“大数据+网格化+微治理”思路,在事件办理、指挥调度、内部运行上出实招,通过“网格员+两微一端”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

优化“三种模式”发展体系。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出台《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办法》《眉山市彭山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探索建立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飞地”项目,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去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00万元,其中有10个村收入在10万元以上,形成以村集体经济为“转轴”,撬动村民积极参与村级管理服务,实现抓治理与抓发展良性互动。二是建设治理人才队伍。实施“送农民上大学,请教授到田间”乡村人才引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人才队伍。三是着力扶持小农户。出台人才“领跑彭山”若干措施,从鼓励提高销量、奖励示范带动、发放创业补助、支持学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扶持,大力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培育职业农民200名,带动6200余户农户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通过增加收入、改善环境,让更多小农户有信心、有能力、有精力参与乡村治理,促进更大发展。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