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城市基层党建
在城乡治理中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2020-07-31   来源: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

遂宁市安居区建立毗邻乡镇党建合作联建 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一是组织共建。引导安居区磨溪镇、三家镇、西眉镇与潼南区双江镇、崇龛镇、花岩镇分别签订毗邻乡镇党建联建协议,明确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同服务群众等5个方面17项具体事项。在双方23个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中开展“同心共建”活动,共过组织生活、共受党性教育。二是人才共育。建立两地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挂职锻炼、交流培训、集中学习研讨等制度,探索毗邻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启动“双引双培”乡村人才服务基层项目,组建毗邻地区“土专家”“田秀才”乡土人才库,开展两地基地实训和跟班培养。三是党员共管。针对安居籍和潼南籍党员,建立原籍吸纳、接续培养、双向考察、两地公示“四位一体”的党员发展模式,搭建流动党员共管共育平台,引导双方党员聚焦临界区域治理盲区,定期开展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纠纷调解、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

破解边界地管理服务难题。一是实事共商。两地分别设立联建办公室,制定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协商制度,由合作双方党委牵头,组织村(社区)干部、党代表、基层群众参与,按季依序轮流承办或主持议事协商会议,调处解决旅游管理秩序混乱、区域内行业恶性竞争等具体问题21个。二是社会共管。联合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联建、联动、联防、联调、联处、联管”的平安边界“六联”机制,进一步拓展双方在重点人群管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抗疫期间共同设立联防联控监测点30个,党员突击队、先锋队30支。三是文化共融。制定边界地行为习惯、家教家风、婚丧嫁娶等制度公约,共同推进移风易俗。

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一是共创优良发展环境。投资建设潼安大道,开辟潼南城区到安居区磨溪镇的公交线路,大力推进“断头路”“肠梗阻”等重点难点工程建设。联合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现双方群众就近就医、异地报销。二是搭建融合发展平台。依托联建办公室,设立合作交流中心,建立融合发展项目库、人才库,组建合作交流微信群,定期收集发布项目、人才、用工等信息,搭建两地企业家、返乡创业人才等对话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三是创新产联发展模式。跨地组建集体经济产业联建和产业联合社,盘活边界处撂荒地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的“五统一”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稻城县“党建+”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

稻城县立足实际,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党建+”的依法治理新思路。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对农民工进行法治宣传

“党建+宣讲小组”,推进全民知法懂法。成立党员法治宣传小组,由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各乡镇党委、村支部选派人员组成法治宣讲小组,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普法教育。到虫草采挖点、松茸采摘点等重点地段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双语)活动,宣传《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处罚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讲座82场次。同时,积极通过线上学习,开展微视频讲座100余场次,增强群众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发放藏汉双语法治宣传图册

“党建+网格小组”,实现乡村和谐稳定。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的原则,各村由党员带头成立“红色网格小组”,充分实现一网融合,坚持“小网格做大文章”,将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吸纳到红色网格中,发挥他们在疫情防控、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隐患排查、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疫情防控、入户走访等工作,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守护辖区平安稳定。截至目前,全县89个红色网格小组有效解决各类纠纷15个。

“党建+协调小组”,帮助村民排忧解难。由乡(镇)党委、村支部、帮扶单位党支部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由乡党委书记、组织员、第一书记、老党员、红色网格成员组成议事协调小组,深入村(社区)、虫草采挖点、松茸采摘点等重点地段,以走访形式收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问题共计80余条。同时,定期在各村活动室举办“百姓议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截至目前,开展百姓议事105场次,指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评选文明家庭户等,切实帮助村民排忧解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法治宣讲小组到虫草采挖点进行法治宣讲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