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来源:青神县委组织部
去年以来,眉山市青神县紧盯破解乡村治理难点、痛点,坚持从小处着手、从实处发力,通过“算法思维”建强组织体系、创新制度机制、强化要素支撑等举措,不断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提升乡村精细化治理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善作“加法”,突出服务“主心骨”。一是筑牢基层“桥头堡”。健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体系,以镇村片区为单位,设立镇级片区联合党委2个、村级片区联合党委12个,全面升格58个村(社区)党组织,单建、联建村民小组党支部377个,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二是选优培强“领头雁”。坚持能人治村,严格落实“双好四强”选人标准,注重把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能力强、治理能力强的人,选拔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定期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前往先进地区交流取经。三是建好干部“蓄水池”。实施村后备力量储备培训计划,将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优秀农民工等纳入村后备力量队伍。截至目前,已按照每个村(社区)不少于4人的标准动态储备后备力量232名。
巧用“减法”,简化流程“再提升”。一是联席会议“集众智”。打破行政区划、行业分割、身份限制等诸多壁垒,广泛吸纳驻地单位、辖内企事业单位、相关两新组织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畅通各类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推动乡村治理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二是握指成拳“办成事”。按照“分级负责、整体配合”原则,建立“四事分流”机制,对群众的诉求和“微心愿”,坚持琐事片区自己办、小事小组商量办、大事村协助办、难事乡镇帮助办,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办事效率,着力让“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三是用好考评“指挥棒”。由“重痕迹”向“重实绩”转变,设置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村(社区)治理等重点考核内容,注重从项目一线、群众满意度察实情、看实绩、比实效,不简单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将平时考核结果运用于评先评优、发展党员、教育培训等方面,实现“一考多用”,防止多头考核、重复考核。
精于“乘法”,落实保障“增动力”。一是抓好阵地“优硬件”。按照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信息集成化补齐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短板,因地制宜建设村史馆、老年人助餐点、儿童之家、“红色议事坝”等微阵地,推动构建“1+N”阵地格局,整合入驻139项高频便民事项,实现村民事“就近办、家门口办”。二是建好组织“强软件”。广泛挖掘、培育乡村服务“微力量”,孵化“巾帼”志愿队、“嬢嬢快板队”等自治“微组织”270余支,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心理陪伴等,累计帮助调解村民矛盾纠纷130余件,提供居家养老、留守儿童关爱等服务1800余人(次),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用活资金“兜底线”。设立每年300万元的基层治理专项资金,统筹农业农村部综改项目“1+N”“四微”试点、数字乡村等项目资金820万元,用“真金白银”强化支撑、兜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