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专题 > 2022省两会 > 两会声音
省政协委员周亚琼:长江“十年禁渔”,要在“禁”与“放”上同时做足功课

2022-01-19   来源:川观新闻

省政协委员,泸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民盟泸州市委原主委周亚琼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拥有各种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多年来,由于水利开发、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影响,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为此,国家作出了长江“十年禁渔”的重大决策部署。

打好这场攻坚战,既要在“禁”上加强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市场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等行为,也要在“放”上做足功课,通过增殖放流让已经衰退的长江重要渔业资源品种源源不断得到补充、恢复和增加。

提高增殖放流的科学性,在放流前进行科学评估,选择合适鱼种、合适水域,做好放流过程的科学管理、放流后的监测,才能有效发挥增殖放流最大效益,最大限度推进四川长江生态保护工作。

我建议:

首先要建立科学评估体系,组织相关专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行业领域专家,综合评估监测设备、监测内容、监测范围、监测人员等因素,探索制定四川长江渔业增殖放流操作规程,形成放流技术标准,规定放流场所、放流水温及放流周围的环境等因素,为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支撑。其次要综合考虑省内流域范围、现有渔业资源分布、鱼类种类组成、鱼苗存活率等因素,采取单鱼重量和单鱼尺寸的双控标准,科学规范放鱼尺寸。

同时,还要加大对渔业增殖放流的投入,在各地区设置区域性水产苗种质量检测实验室,加强基层水产技术人员的配置和人才培育,开展每一批放流品种基因种系、疾病等监测,选择品系纯正、适合本地、无病无伤的优质放流苗种,让增殖放流活动真正体现专业性科学性。

最后,四川省率先在国内建立完整的增殖放流后期效果监测体系,在增殖放流资金安排上,充分考虑后期监测的资金需求,将监测工作纳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由专业的队伍负责,监测内容包括放流地生境质量评价、放流种群与野外种群的遗传关系与生态关系以及放流个体的扩散与存活情况等。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