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专题 > 党建引领帮扶工作共同体
阿坝州红原县突出“三聚焦三强化”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2025-07-07   来源:红原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阿坝州红原县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大力实施“红色草原·雅克先锋”党建品牌创建行动,以做实“三聚焦三强化”举措,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聚焦组织建设,强化乡村力量。建强头雁队伍,扎实做好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储备工作。实行“内挖+外引”选育模式,在前期人员摸排基础上,动态调整预选台账,建立纪实制度和个人成长档案。以“理论教学+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定期开展兜底性培训。实行“1+1”“N+1”结对帮带机制,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实现“人岗相适”。建强驻村队伍,按照“因村定人、精准选派”原则,对全县13个脱贫成果巩固村和2个乡村振兴重点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对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把政治好、作风好、爱农村、懂农业的干部选派下去。用好帮联力量,建立“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帮扶单位联村+党员干部职工协调联动”帮联干部队伍“进村进户”群众工作体系。去年以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联系乡(镇)村讲授专题党课40余场(次),各级党组织主动做好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86场(次);各级联户党员干部通过走村入户、走访慰问等方式,累计深入基层一线约3万余人(次),累计帮助解决群众有效诉求230余件,开展“送医、助学、帮困”等惠民行动863余次,化解矛盾纠纷79起。

聚焦阵地建设,强化惠民功能。健全党群服务功能,根据党员群众需要,全面推进党务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改扩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为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阵地;改扩建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和附属设施,精心打造村务公开、群众监督、协商治理“三个空间”。健全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具有红原县特色的“3+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从党员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中遴选出140余名基层一线“法律明白人”、调解员,综合运用情感、政策等方式,有效处理邻里关系、家庭婚姻等纠纷300余件,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大力实施村党支部“创先争优”和“标杆示范”行动,组建马背党校、雅克先锋、巴扎志愿队等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配合红原县草原流动法庭,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136场(次),累计受教育人数4.8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宣传产品6.7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86件,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务145件。健全基层协商功能,实施“有事来协商·阿隆好商量”行动,构建协商体系,建成乡镇“片区联络站”固定阵地3个,村(社区)联络点33个,灵活建立“流动协商室”12个,通过“群众说事、民主议事、合力干事、大家评事”四事工作法,定期组织群众开展协商议事,把议事协商会开到农户家门口,实现面对面沟通、场内场外配合。

聚焦品牌赋能,强化特色产业。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建立“县委统筹、部门参与、乡镇主体”协同推进机制,持续推动31个村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120余支党员先锋队伍聚在产业链上,构建形成“党建引领示范、支部牵头抓总、群众为主体力量”联动发展体系。注重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构建“支部领着干、党员带着干、群众跟着干”党群连心体系,实施村党支部书记领办31个集体经济、致富带头党员兴办94个合作社、优秀党员群众创办348个新型家庭牧场,不断建强集体经济“红色引擎”。大力推广“党委带产业、企业带集体经济、合作社带牧户”三带模式,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省国投、川发展等4家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生态牧场”订单型发展模式,形成企业负责全产业链定标、技术服务、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资产运营、协调对接、收益分配,牧户负责按标种养、初级畜产品提供,实现各司其职、多级联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产组织体系。去年,全县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村占比80%,实现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20.39万元,较上年增长23.93%。持续深化“合作社+供销社+银行”的“两社一银”合作模式,打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银行将合作社纳入农业信贷担保支持体系,对符合条件的发展项目,降低银行利率和担保费率并给予优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资信良好的合作社发放一定额度的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进一步抱团推动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