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专题 > 2020年庆祝建党99周年 > 文博之窗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点
——重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20-06-28   来源:学习时报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是邓小平1984年6月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谈话的一部分。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选择“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文中,邓小平首次把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等内容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中统一起来。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般都遵循从低级社会形态到高级社会形态的规律,具体到单个国家和民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经历长期的封建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的最终选择。从1840年开始,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在新兴资本主义国家面前失去了比较优势。面对落后挨打的局面,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近代史上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中国数个阶级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尝试了包括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内的多种方案,但这些方案无一例外都失败了。面对那种认为中国当时走资本主义是否也能站起来的疑问,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历史不是没有给资本主义机会,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机遇,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让中国站起来。回顾历史,邓小平说,“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实践证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具体形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从空想到科学再到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成为实践以后是不是就一成不变了呢?历史的发展证明,社会主义进入实践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的。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不同国家的实际相结合会产生具有不同特色的具体形态。“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次,对于某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形态来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也在发展变化,那种长期保持某种模式不变的社会主义最终因为模式僵化而失败。

从生产力的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相比于资本主义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但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优势,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描述的社会主义甚至是共产主义的特征为依据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产生这一认识的根源在于,“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邓小平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这就改变了过去人们以社会主义特征为依据去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树立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去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观点。虽然这时候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还没有形成,但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层面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元素已经显现。注重生产力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从消除贫富分化的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相比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还体现在分配原则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邓小平说:“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在这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从否定造成资本主义贫富分化的分配制度开始的。“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萌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分配制度上首先要排除那种造成“百分之几”富裕与“百分之九十几”不富裕的资本主义分配方式;其次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也不是平均分配的大锅饭方式,而是按劳分配,最终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的真理性认识深刻蕴含着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共同富裕的思想。

从邓小平1980年5月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到1992年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科学概括。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入。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在这期间的1984年,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是什么等历史性问题,这对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起到很大作用。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国既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